?
|
史龙跃,笔名石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文学院第七届签约作家。著有少儿科幻长篇《大耳博士的房间》、长篇历史散文《拓跋,上马》、诗文集《拓跋》《造梦者》等。杨俊芳,大yl6809永利YL集团学云冈石窟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副教授。著有《大同佛教造像研究》《塑写华夏一山西古代雕塑》、散文集《五色》、诗集《此城》等。
在大同,有这样一个“书香家庭”。他们是严谨的北魏文化研究者,更是永葆童心的青年作家。他们从忻州来到大同,在悠然的读写时光中,在知行合一的文化传播中,成就着“学者型作家”的独特体验。他们就是史龙跃、杨俊芳夫妇。他们那拥有3000余册藏书的“瘦草庐”空间内,映照出夫妇二人从容穿行的大同文化探知之路,盛放着他们对生活的共鸣,对城市的思考。《大耳博士的房间》《拓跋上马》《大同佛教造像研究》《塑写华夏——山西古代雕塑》等几部著作分别跃动着夫妇二人最自然、最本真、最大同的童趣诗意和文化沉思。他们以书为伴侣,又以彼此为知己,照见灵魂深处的“平城密码”。
史龙跃,这位从中学时代手抄《红高粱》的文学少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诗作的“诗歌王子”,到如今身兼多重身份的成熟作家,30年如一日始终用文字传递一种温暖的力量。书房里至今珍藏的那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用梵高《星空》封皮作封面的自制诗集,如今虽已陈旧,但印证了史龙跃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上世纪90年代末,他依然用这种自制的方式“编印”了大学生诗歌刊物,在当年诗歌爱好者当中传为佳话。一位见证者说,这是他对诗歌的一种致敬。
书房里,妻子杨俊芳案头厚重的《大同佛教造像研究》《塑写华夏——山西古代雕塑》,散文集《五色》,诗集《此城》,文韵深远,彰显底蕴,这是她在学术研究、田野考察、教学间隙笔耕不辍的重要成果。尤其是《塑写华夏——山西古代雕塑》,曾经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和东方甄选的推荐榜单,广深大众好评。
史龙跃与杨俊芳的相遇,始于青葱岁月的雪野文学社。相濡以沫20余年,他们依然在简单而纯粹的读写生涯中保持着内心的安定与富足。
读书是一种热爱,学习是一种信仰,把这种热爱与信仰转化成一种对社会有用的文化力量,是史龙跃和杨俊芳夫妇读书藏书的理想。在他们的“理想国”,他们正在将个人志趣升华为文化传承的使命。近几年来,夫妇二人在山西省图书馆、大同市图书馆以及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晋中信息学院、大同市实验小学、恒德学校等省内高校和中小学校做专场讲座40余场。他们先后获得2014年、2015年大同市平城区“最美读书人”和大同市“书香家庭”称号。去年8月26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新闻广播《阿拉HUI生活》栏目,特别策划了《跟着悟空读山西古建》专题节目。杨俊芳就如何读懂山西古建筑等话题,与主持人连线,共同探讨山西古建之旅“流量”变“留量”的最佳推广方式。杨俊芳还在市财政局、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云冈区赵家小村联校做大同文化公益讲座和艺术交流活动,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
采访结束时,史龙跃的少儿长篇小说《火山上的紫藤花》荣获第四届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新作奖。这部以大同火山、长城、云州黄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再次为大同文坛留下闪亮的一笔。而杨俊芳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访学期间写的课题《云冈石窟造像的艺术源流》阶段性论文“云冈石窟交脚弥勒菩萨造像样式”也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她的《塑写华夏——山西古代雕塑》也因独具风格的学术底蕴有望再版。
本报记者 赵永宏
来源:大同晚报 2025-07-27 责编: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