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县域中小学校提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筑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线8月25日,学生工作部赴天镇县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能力提升培训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天镇县教育局主办,旨在提升当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益突出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天镇县教育局领导、各学校相关负责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等400余人到场聆听,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反响热烈。
上午的讲座中,肖海雁教授以“提升心理敏感度,守护学生安全——中小学常见心理危机信号识别与初步干预策略”为主题,通过轻松的快速相识热身游戏开启讲座,营造了放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讲座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在“现状”环节,分析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现状,指出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主要集中在学习、交友及亲子问题方面,且存在抑郁焦虑高发、自伤行为低龄化特点;“洞察”环节,分享了从认知、情绪、行为等多维度识别学生心理危机信号的技巧;“评估”环节,介绍了心理危机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通过案例分析和“四轴四史三因素”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帮助教师掌握危机评估方法;“干预”环节,在强调危机干预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轻、中和重度心理危机分级应对的10个策略与技巧,并现场演示了“5-4-3-2-1感官锚定技术”等实用方法;“预防”环节,从课程设计、同伴支持、安全承诺书的签订等11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校园心理安全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
下午的讲座中,苗小翠老师以“建立信任桥梁,共育健康心灵——与家长有效沟通策略”为主题,深入阐述了信任在家校沟通中的四大核心作用:信息共享的基石、协作行动的基础、情感支持的网络和危机应对的保障。讲座深入剖析了家校沟通中常见的五大障碍,包括对立思维、焦虑恐惧、信任缺失、语言不同频和渠道单一等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场景,揭示了沟通不畅可能带来的信号忽视、干预延误等严重后果,强调了建立信任桥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作用。针对这些痛点提出了四大黄金沟通策略:积极倾听术(ACT法则)、建设性表达法、非言语沟通术和困境应对法。讲座最后特别强调“必须遵循规范的沟通流程,同时严守伦理边界,这既是对学生的保护,也是对教师的保护”。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实用性强,方法具体可行,对日常工作中识别学生心理问题、开展有效家校沟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次赴天镇县开展专题培训讲座帮助当地教育系统提升了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也是我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生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同时是山西省“守望心灵”志愿者服务和“三下乡”心理帮扶活动的深入实践。学生工作部始终坚持以专业力量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通过组织志愿者团队,深入基层提供专业支持。(来源:学生工作部 责编:安嘉平)